翡翠为什么润滑?
其实,翡翠的“湿润”是因为其组成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(液态)。 矿物学中,对水含量的鉴定方法有很多,比较精确的是使用红外光谱测定法。我们实验室曾经用此法测得某批次的翡翠手镯水含量为2.26%,而另一批次的手串水含量高达6.91%,差值高达4.65%!所以,不要看同一块翡翠,由于局部位置差异导致的水含量不同是常见现象。 但是如果观察一些天然的水沫玉或者水底很干的翡翠(如玻璃种、冰种等),就会发现它们表面没有那么湿滑,这是为什么呢? 因为这些玉石中的水是以微晶的存在形式存在,也就是以结晶形态存在,而非以液状、凝胶状态存在。所以看起来不滑不留手。 当然,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,是没有办法通过仪器检测出来的。也就造成了行内“水好”或“水头足”的说法缺少科学依据。但是,行外这么说,也没错。因为,确实可以看到水头足/好的玉石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润泽。
不过需要指出的是,这“润泽”一词除了形容玉石表面以外,还经常被形容成“透明如水”,所以,在鉴赏的时候不能仅从外表判断哦~ 另外,要特别注意区分“水润”和“干巴巴”的区别,别以为有水分就等于“润”。
这是因为,水虽然是宝石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,但是,当晶体发育完好,结构致密时,里面的水分很难散出来,反而觉得“水”被禁锢在了晶体里,这样形成的玉石看起来就不那么水灵了。比如,高绿的阳绿珠子,因为色调过于鲜艳,反而让人觉得“干”;再如,浓艳的正红色宝石,虽然颜色十足,但因为过于“干”,失却了鲜活的味道……反之,如果是淡色的珠子或是颜色不太鲜艳的宝石,因为色调没那么浓郁,反倒是“水润”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