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分析翡翠的杠位?

谭晓熹谭晓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底”,是衡量一块翡翠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。 一般我们把除去绿色的翡翠部份都称为“底”。对底的要求,主要是干净、通透、色泽均匀。

1.干净 “底”要干净,指的是“底”部的色块(绿)和色斑(黑、黄)都要小而且少而淡。对于“底”部有少量颜色分布的情况,我们称之为“有底色”,这样的底色往往会给整块玉带来一种自然的灵气。如“冰种”翡翠大多呈淡绿色,带有淡淡的底色,这样的“冰种”翡翠给人一股灵气,很是悦目。但要注意的一点是,这种底色应该是指色彩淡且面积小的意思。如果底色过于浓重或者大片,反而会使翡翠显得俗气。所以,对于“底”的颜色来说,淡且艳为好!

2.通透 好的“底”一定要通透,这是由翡翠的晶颗粒之间的结构决定的。由于翡翠是半透明至不透明的宝石,所以我们往往可以透过它看到底下的东西。当然,这里的通透并不是指一块玻璃那么透,但也要有一定的透光性。如果一块翡翠看起来浑浊、发闷,就像一杯浑浊的水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

3.均匀 一块翡翠如果各处颜色的浓度、深度不一样,我们就说它是色调不均匀的。对于“底”来说,最赞的状态应该是颜色深浅几乎一样,有层次而又分不出层次的效果。比如,一块翡翠上面有好几处绿,而且绿得程度也不一样,浅绿、鲜绿、蓝绿等等都有,那就达不到“均”的要求了,当然不好。虽然,在一块小小的翡翠件上可能很难达到颜色完全均匀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雕刻的设计,把颜色比较深的部分用线条或者其他设计元素挡一下,使得整个作品的颜色看上去和谐些。如果一件翡翠件,无论多小,只要色调能均匀,价值也会相应提升。

闵宪中闵宪中优质答主

杠,其实是绿色的一种表现形式,多出在冰种、玻璃种等半透明或透明的翡翠上。

因为透明度较高,绿色的呈色比较单一,所以呈现出来就是非常粗犷,非常厚重的一条绿杠,而那些颜色不太绿,色度不太厚的,通常就会被叫做“绿丝”或“绿缕”。

翡翠中的“杠”是非常有趣的现象,因为它的存在,使得在半透明、透明的翡翠上颜色能够那么明显。

试想一下,如果一块玻璃种月光种的料子,颜色非常匀和、非常细腻,它的颜色是通透的,犹如水草一般,这种料子就是绝品,非常难得;如果一块玻璃种的料子,颜色非常浓,非常厚,甚至有些闷,那么它就会被称为“黑油青”,也是一块好料。

那么,如果一种玻璃种的翡翠,颜色很绿,很多,很厚,但是呈色不够饱满、那么它就是我们所说的“黄杨绿”翡翠,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料了。

因此,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翡翠中,颜色通常不会很多,但是因为晶体缘故颜色非常通灵,非常水润饱满,非常厚重浓艳,所以即使只占了那么一小部分的空间,但绿的很“纯”,绿得极致,绿得饱和。所以就是所谓的“俏”色,也是最贵的颜色。

而在那些比较“脏”,不够通灵,不够清澈的翡翠料子上,出现杠,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,因为杂质在里面就导致在“脏”的环境下出现绿杠,会显得更加黑,更加偏暗,这样的绿杠只会让翡翠“脏”上加“脏”。因此,一块非常干净清爽的翡翠出现绿杠才称之为“俏”色,价值很高。

绿杠在商业上被叫做“翠”,价格较贵,很多行家都特别喜欢绿杠,绿杠是绿的一种极致的表现形式。有些绿杠还很俏,而有些绿杠颜色可能非常厚,但就是不那么透,那么不那么俏,就显得有些闷和呆板,所以价值也会大打折扣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