翡翠原石如何产生的?
我来说一下大家关心的问题吧! 第一个问题,就是什么是翡翠原石?其实这个很容易理解。所谓玉原料(简称“毛料”)是指未经任何工艺处理的天然玉石原矿,也叫“A货”; 第二个问题,翡翠是怎样形成的呢? 翡翠形成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: 首先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超基性岩浆,在经过漫长的时间,经过多次结晶作用后,形成了辉石、角闪石、阳起石和绿泥石等矿物;然后这些矿物经过复杂的结构改造,重新排列组合,最后形成了具有纤维交织结构的翡翠。
这个过程相当复杂,大概需要上亿年的时间才能形成。当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,由于岩浆侵入的地点以及周围的地质环境各不相同,所以形成的翡翠颜色、特征各有不同。 第三个问题,什么样的原矿叫做优质的原料呢? 其实判断一块原料是否是优质原料,有两个指标:
1.颜色的均匀程度 一般我们评价一块石头是否值得加工的时候,都会看看它的颜色,如果整块石头颜色均匀一致,那么说明这块石头可以很大几率开出色块大且均匀的成品,这样颜色上的损耗就会很小,自然价值也就不低了。反之,一块石头色差较大,有浓有淡,这样的原石多数为低种水或者无种的,经过打磨抛光之后,颜色深的地方可能只剩下底色,而色差大的地方则会显得斑迹斑斑,这样的原石质量无疑是很差的。 当然除了整体的颜色分布情况外,我们也可以关注颜色上的细节:比如原石的底子上有没有颜色分布均匀的条纹或者点状、线状颜色,如果有的话,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颜色的细脉进行切粒,使得原材料的颜色得到充分利用。(当然如果基底上有明显的色带分离的情况,我们就需要切掉色带部分,避免成品出现颜色分区的情况。)
2.种水的充盈程度 好的翡翠原石,一定是种水充溢的。也就是内部的水头很好,看起来晶莹剔透,灵动活泼。 而种水长不长,水量足不足,会直接关系到成品之后的透亮程度和水灵度。 一块原料的种水好,那么成菜的透明度就会较高,给人的感觉就是水润清爽,有光泽感。但是如果原料的种水很差,那么无论多么精心雕琢,成品最终也会干瘪晦暗,毫无灵气可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