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人民币多少美金?

聂圣杰聂圣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1979年2月,中国与美国建交并互换大使。当时两国的经济都不算景气。美国刚经历过越战,国内各种势力盘根错节;而中国则正处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之后百废待兴,又遇连年自然灾害,经济发展也面临重重困难。 为了促进贸易发展,两国都相继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。美元对其它国家是强势地位,对中国也不例外--那时没有人民币币值浮动这一说(开始于94年)。所以为了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,中央银行执行了宽松货币政策,不断抛售外汇,增加市场上流通的美元数量。为了应对外债和弥补外贸逆差,当时还发行了特别国债。

据有关资料,从1978年开始到16年,我国累计进出口额达到10353亿美元,其中出口5287亿美元,进口5066亿美元。与改革开放前三年相比,年均进出口规模增长60%以上,出口增长66.6%,进口增长53.6%。 如此庞大的国际贸易,需要一种强大的支付手段。而当时国际结算的主要交易媒介--美元,由于美国国际地位的强盛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存在,汇率相对固化。这给急于扩大进口的中国人出了道难题。

此时,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,中国手里除了劳动力和一部分土地等不可移动资产之外,能够用来投资的仅有少量外汇储备。而以当时的情况,将外汇储存在国外银行里,收益显然很难覆盖风险成本。于是,在寻求安全的前提下,将外汇投入实体产业成为了最保险的选择。这时,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找到了合适的投资对象。通过引进技术、增资扩股等方式,中国企业用源源不断的商品流换了外国的企业资金。

当然,企业间正常的交易行为,除了需求侧的庞大物资以外,还需要有等价支付的信用担保才能最终完成。而那时的中国,能够拿得出手的信用担保只有那少得可怜的外汇储备。面对强于自己的对手,手中无粮的中国企业只能仰人鼻息,任人宰割。

虽然,我们最终凭借勤劳勇敢的精神品质和高昂的劳动生产力,用物美价廉的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,赢得了“世界工厂”的称号--这是值得国人骄傲的。但在外贸往来中,因汇率调整、价格波动、账期延误等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损失也不在少数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