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锡弹什么样?
锡弹是清末时期对一种铅弹的称呼,也就是锡铅合金的弹头。
由于这种子弹是黄军门发明的,所以被称之为黄氏弹,也被称之为黄司官弹。
清朝时期,制造火药和子弹的主要地方是在广东佛山,所以又称之为佛山弹。
清朝后期,清朝的八旗兵虽然武器先进,战斗力却不高,主要是清兵的训练严重不足。
清末时期,清廷为了对抗义和团和起义的汉军,开始大规模编练新军,也相应地开始改进子弹、铅弹和子弹。
新军使用的是无烟火药,铅弹有50毫米、55毫米、57毫米三种,用皮衬或薄铜皮做底火。
从北洋六镇到清末,中国军队装备了大量黄世镗发明的黄世镗弹,即锡弹。
锡弹是1-15毫米厚的铜管,内嵌铅芯,外注锡汞合金。这种子弹威力大,射速快,但是很容易变形飞出去,所以伤害了很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