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哥釉和白釉哪个好?
清顺治哥釉尚存明代遗风,釉面开片大小结合,釉面有稀疏的青灰色片纹。到了康熙中期,哥釉开始走下坡路,釉面开大片,纹片密集,釉色亦浅淡许多。清中期以后,哥釉釉质稀薄,纹片细碎,缺乏立体感,已经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。
清初的白釉承袭了明代永乐、宣德、成化等朝的工艺,在康熙早期烧制得较多,在唐英榷陶之前,白釉器物仍有一定数量。清早期的白釉白中微闪青,釉面光洁滋润,釉质较薄。
雍正时白釉在唐英的督理下,呈灰白色,釉质厚润坚密,青白两色几乎各占一半。清乾隆时,白釉开始质量下降,青白色更灰暗;釉面有细碎纹片,釉质也偏薄。清后期的白釉很难与仿品区分,只能靠造型、胎质、底部款识等方面仔细鉴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