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铜器为何是三爪龙?
明清龙纹是中国龙纹发展的鼎盛时期,龙的形态达到完美阶段。其具体形态为:角似鹿、头似驼、眼似鬼、项似蛇、腹似蜃、鳞似鱼、爪似鹰、掌似虎、耳似牛,具有无比神奇的威力。在装饰上,一般为正面,无侧面,其特点是“五爪龙、三爪蛟、四爪虺(hui,古书上说的一种虫。)”。但若有人的服饰上使用了五爪(清代),还有其他诸如:明黄色的服饰等都是皇帝禁用的,那是要杀头的。因此,清代出现三爪龙纹,多为皇家使用,普通百姓只能使用蟒纹。
清代是中国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,铜器的使用制度也在此阶段出现。在这一制度中,龙纹成为皇家专权的象征,即使是皇家,亦有着明确的使用规定(如三爪龙纹)。这一制度一直实施至今,并成为国家文物管理法规的基本依据之一。然而,龙纹图案的识别在目前尚未见到过有科学分析的文章,这里需要提的是,龙纹的图案是随朝代更迭而有所变化的,因而对龙纹的识别存在着断代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