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四画家有哪些人?
在“四王”中,影响最大、成就最高者,首推王时敏。他自幼得祖父神算师严,又与董其昌相过从。从师法渊源看,有明确的继黄公望画风之意,其主要手法是临摹皴染,其风格特点是笔和墨较黄公望软弱,但比较清润,虽以逸笔松秀著称,而古拙之气犹在王时敏的绘画初宗董源、巨然。他曾经得到宋、元诸家稿本,因此学习取法甚多,但最终目的却是取诸家之长,集于一身。临摹方法是理清源流,“熟谙各家法与”。在继承方法上注重扬弃改造,即“悟化”“心师”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王时敏有“学人之长,自抒己意”的论点,这在当时是个重要命题。
王鉴是王时敏的朋友和同乡,绘画取法黄公望较多,也取法王时敏。他曾经收藏过黄公望《富春山图》长卷真本并在其上临摹,所以对黄公望有较全面和透彻的理解,这在其晚年作品中也有所表现,与王时敏相比,显得较淳厚。王鉴在继承古人的创作方法上与王时敏相同,主要是临仿。他在画上的题跋,多为仿某家或仿某家笔意,实际是借古人笔墨、题材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情绪。王鉴也认识到临摹的缺陷,曾说这是“临古不化。”王鉴与王时敏同为董其昌一派,在思想意识上完全一致。
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,有血缘、地缘以及学缘的优势,从27岁开始即经常出入太仓王家,或“时过娄东”,“遂居廉访(王时敏,称王廉访)太仓之半亩园”,与王时敏接触频繁。王原祁取法前代诸家的手段有二:一是从王时敏那里直接吸取各家各派的营养;二是自己作王时敏式的临仿。“四王”的艺术,到王原祁而集大成,时人称之为“剑客宗逢西洋,书家宗董思白,画家为王原祁。”王时敏称赞王原祁:“于笔墨树石深得古人三昧。”并说他的画“皴法繁而能秀,晦而能明,笔能实而能清,厚而能雅,一种绵渺沦涟之趣,一寄于笔墨畦封之外,洵精工绝品。”
王原祁在“四王”中,不仅有师承血缘,更有学缘,他直接从学王时敏,而王时敏之画,又多是取法王鉴和董其昌。王时敏在七十岁时为王原祁题《秋林远岫图》时说,“此幅笔意秀雅,笔墨融洽,较之余家物,实有过之,是亦不愧娄东一派。”王原祁的山水画,是“四王”的典型风格和代表风格。“四王”的山水画是对前代山水画的发展,在风格上的主要特色与影响是重视笔法墨法,重视笔墨气韵与韵致的创造,把笔墨从描绘对象的手段,上升为艺术表现的中心,强调风格面貌的统一与和谐,追求“元气淋漓嶂犹湿”的艺术境界,并使笔墨的表现与主题思想内容结合起来,即“借笔墨写胸中逸气”。这对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,清初的山水画派都与“四王”体系有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