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时其吉雕刻师吗?
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有位著名的雕刻师,名叫周尚均,他的生卒年月以及经历已无从查考,但在故宫博物院和北京、台北一些博物馆里都可见到他当年所创作的作品。
周尚均所制犀角杯,造型有高足或单层、多层重叠、套杯等。杯身通体透雕。纹饰主要有山水、楼台、亭阁、人物、仙山、楼阁、松鼠、梅花、灵芝、奇石以及鱼藻、莲荷等。从作品造型和图案纹饰,可明显看得出受到明清竹、木牙角工艺品中竹刻作品以及苏州玉雕造型图案的明显影响。他善于运用浅浮雕、镂雕、圆雕、线刻等工艺手段。所刻纹饰层次分明,疏密有致,主题突出。雕刻刀法十分精湛,所刻人物眉目清晰、栩栩如生,发丝根根可辨,所刻树木枝叶丛生,所刻楼阁层次多变,错落有致,是清代后期艺术价值很高的一位犀角雕刻家。他所创作的犀角杯,流传下来的极少,十分名贵。
周尚均所制犀角杯多数在器底或器足内均刻有他的姓名款,款字镌刻十分工整清晰。从字体大小来看有两种:一种为字体较小的“尚均制”或“尚均”阳文款字;另一种是以刀尖所刻字体略大的“尚均制”或“尚均”阳文款字。由于周尚均刻制的犀角杯在清代后期声名远扬,一些仿制明清犀角杯的洋犀仿制品,也仿刻了他的款字。
在故宫博物院及各地著名博物馆里收藏有几件署款为“时其吉”、“时其吉制”的犀角雕刻工艺品。如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一件高7厘米、口径12.8厘米的明末清初的“犀角三多纹杯”。“杯撇口,弧腹,高足外撇。杯外壁以镂雕、浮雕技法饰石榴、桃、佛手等三多图案。杯内壁光素。高足上阴刻填金隶书款:‘时其吉制’。”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一件高12厘米、口径13.7厘米的“清犀角浮雕仙人图杯”。“杯呈瓢形,敞口微撇,长圆形深腹下收,高足外撇。杯口沿及高足上部阴线刻回纹。杯壁一面浮雕苍松、仙翁、童子等,另一面镌“福寿”篆书款。杯内及高足光素无纹。”从上述两件署款有“时其吉”或“时其吉制”犀角艺术品的图案纹饰以及雕工特征来推测,这两件犀角雕作品,系同一人所制。从其作品风格来看,与周尚均犀雕作品的艺术风格风格极其相似,应是明清时期与著名犀角雕刻师周尚均为同时代的人。
周尚均和时其吉为清代后期雕刻工艺史上著名的两位犀角雕刻名家,他们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极少,价格十分昂贵,在近年香港举行的拍卖行征集的明清犀角杯中,周尚均、时其吉所创作的犀角作品十分受收藏家的青睐,价格十分昂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