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正仿钧窑瓷器价值多少?
雍正仿古瓷器虽然与古人的制作水平还有一定差距,但是,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的仿古瓷器中,雍正仿古瓷却代表了最高水平,而且与其它两朝相比又有其独特之风格。
雍正时期,除对明代宣德青花和五彩仿制得惟妙惟肖外,对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、官窑、哥窑制品的仿照也十分出色。其中官窑、哥窑的仿制品,釉色明润,色彩均匀,开片深浅疏密有致,哥窑制品所开片纹呈紫褐色,与真哥窑十分相似。汝窑的仿制品釉色稍偏白,釉层较薄,色泽不如真品幽静淡雅,且器型也不及宋代汝窑规整。虽然仿汝青瓷器比不上宋代汝窑,但仿哥窑制品却可与哥窑真品相媲美,雍正仿钧窑瓷器便是雍正仿古瓷器的代表作之一。
钧瓷是中国北方宋代六大名瓷之一,始烧于北宋晚期,盛行于金,元代渐趋衰微。雍正时期宫廷内设有造办处,对各种贡品和民间进贡的珍宝、古玩、瓷器、字画等进行鉴定和仿制,钧瓷即是其一,雍正仿钧烧制水平较高,其色釉接近钧窑釉色,在乾隆时期亦有仿钧瓷出品。雍正仿钧瓷胎体细密坚硬,制作规整,釉色以天青、天蓝为主,有蓝斑色,釉面开片均匀细碎,釉下斑片呈蟹爪形,釉中斑片呈不规则云团状,釉面上往往有缩釉现象产生。
关于雍正仿钧瓷器的产地问题,有乾隆时人朱琰所著《陶说》中论述为“仿内窑青、白地釉多斑者佳,仿钧窑者次之,仿内窑桔皮釉者又次之,大抵皆出唐英手也。”又说“雍正、乾隆所仿宣窑、官窑、哥窑、汝窑、定窑、成窑、宣和窑、耀州窑、建平窑、同州窑,皆有佳者。”“雍正仿钧,虽不甚似,亦佳。”由以上记载可知,雍正时期仿钧瓷器主要是景德镇内务府御窑厂,即造办处唐英烧制的。唐英(1682-1756年),字俊翁,一字隽公,又字昭亭。唐英初袭世职,入宫任职,在康熙末年任景德镇陶务监官,雍正年间任景德镇瓷业督理官兼陶务监。在他的精心管理下,瓷器生产有了较大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“郎窑时代”,他主持烧制的瓷器风格被称为“唐瓷”,是近代中国制瓷业繁荣的又一个重要时代。唐英不但在制瓷业有丰富的经验,对瓷器造型、颜色釉面的变化更是有深刻的理解,而且非常熟悉中国古代各窑系瓷制品的风格,因而,仿古瓷器,在雍正、乾隆两朝达到最高水平。
对古瓷器的仿烧制作古瓷器的仿烧是古代宫廷的一个重要活动,一般由监陶官主持,仿制古瓷器,目的是“供御”、“饰观”。从考古发现来看,仿古瓷在唐宋就已有发现,明代仿古瓷的发展更加成熟,到了清代,达到了繁荣时期。但是,真正能够以假乱真的仿古瓷并不是很多,尤其是官窑制作的仿品更不容易。到了雍正时期,瓷器的制作水平达到了极点,仿古瓷器不但品种多,而且仿品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。雍正仿古瓷器的出现正是雍正皇帝重视艺术的表现,追求完美性的充分体现,而唐英仿造古瓷器的出现也代表了清官窑瓷器的制作水平,达到了中国仿制瓷器的最高水平,代表了清代瓷器制作的最高成就,也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