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朝珠盒都有什么材质?

隆航隆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朝珠盒始于明代,盛行于清代,是装放朝珠之用的盒子。清代朝珠,满族八旗人官员佩戴。为皇帝、后妃及京内外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,参与重大典礼时使用,是官位品级的标志之一。有朝珠盒,自然有与朝珠盒相伴的朝珠,朝珠类似手珠,穿系一两百颗珠玉而成,中间有三粒“背云”珠。串挂有结“珠圆”。下垂有结“扇坠”式璎珞数对。因项部圆环如“瑗”形,故亦称“朝瑗”或“大珠”。多由东珠(指产自黑龙江、吉林江河中之珍珠)、珊瑚、玛瑙、水晶、琥珀、翡翠、宝石、黄金、白金等制成。

清顺治十三年(1656年)以黄色东珠之为一品朝珠,二至九品官员分别用红、蓝、白、紫等石蕊朝珠。乾隆元年(1736年)特许,大学士等重臣用东珠朝珠。朝贝子以下至五品官员用珊瑚等等,连女子用朝珠也一一作了规定。后来,朝珠逐渐成为清代皇帝、后妃及高级官员吉祥喜庆饰物,佩戴范围更广。因此,清中后期,朝珠盒盛行一时,成为宫廷及王公大臣、官员之家必备的盒具之一。

由于朝珠盒是盛放朝珠的盒具。所以,其盒体装饰风格基本上与朝珠相同,其色泽、图案、纹饰的象征寓意,也与朝珠基本一致。在皇帝及后妃用盒中,多用金、玉、珐琅等珍贵材料制作,镶嵌珠宝、玉石,富丽堂皇,气派豪华;但在等级森严的清代,也规定了皇帝、皇后、皇子等亲贵王室及妃嫔、公主用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等不同色彩的朝珠盒。官员用盒,也按等级品位高低,用金、银、紫檀、黄杨木等不同材料制作,装饰风格也各不相同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